防守的核心在于合理搭配武将技能与兵种特性,形成多层次防御体系。首选具备高防御属性或群体减伤技能的武将,例如拥有铜墙铁壁组合技的军官,其技能可提升陆军和空军10%基础防御,并增加防御系数,适合作为防守核心。后勤型武将如亚战英魂组合成员,能通过减少训练时间和资源消耗快速补充兵力,确保防守的持续性。这类武将虽输出能力有限,但能有效降低战损,适合长期消耗战。
地形利用与武将协同是防守的另一关键。山地、河流和城市等地形可大幅增强防御效果,搭配擅长地形加成的武将能最大化优势。部分武将技能可提升部队在森林或城市中的掩体效果,或增加炮兵在高地的射程。需注意不同地形对兵种的影响差异,比如步兵在城市防守中表现优异,而坦克在平原更易发挥机动性。武将选择需结合地图特点,优先部署具备地形适应性加成的角色。
资源管理与科技研发对防守至关重要。防守型武将通常需要较高资源支持,尤其是石油和钢铁,因此需优先升级相关资源建筑。部分武将如领袖风范组合成员,能通过技能降低资源消耗或加速生产,适合在资源紧张时启用。科技方面,优先研发防御工事升级、部队治疗等技能,配合武将的减伤或恢复类技能,可形成更坚固的防线。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兵种,均衡发展才能应对多类型进攻。
后期防守需注重情报收集与战术调整。侦察类武将能提前获取敌方兵力部署信息,为防御策略提供依据。当敌方采用迂回或集中突破战术时,可临时替换武将技能,例如将群体减伤改为单体强化,或启用反装甲专精武将应对坦克集群。灵活性是防守的核心,需根据战场动态实时调整武将配置,而非固守单一阵容。